跨越七十年!来自98届李李校友的回忆
“我与祖国共成长”系列回忆(5)
我们的新中国70岁啦!我校几乎和新中国同龄,与新中国共成长。学校师生在成长中留存了不少时代印记和珍贵记忆;也见证了我校教育创新70年的发展和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迁。
我们特别策划,邀请曾为二附学子的多位校友,写下他们的青春故事。代代学缘,满满情怀,尽是关于二附的答案……
本期98届校友李李分享我校1995年恢复文科实验班后的故事。
感恩母校 无悔从文
1995年初夏,我徜徉在祖冲之亭间,难掩心中的兴奋:北师大二附中文革后首开文科实验班,而我作为初三应届毕业生,正好有机会报名,乘上这艘文学之舟,开启全新的远航!母校的这次创举,对于一个自幼热爱文字、喜爱读书的学生而言,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为自从得知了这个消息,面对未来,我的心中再也没有其它选项,人生之路从此确定了发展方向,那就是要用文字的力量实现价值,永葆一颗追求文艺、追求真善美的心灵。
踏入文科实验班的教室,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古文观止、大师讲座、社会实践、英语四级、理化兼修……这新鲜的背后,是母校的良苦用心:文科实验班不是重文轻理,不仅仅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用林福智老校长的话说,文科实验班要成为新一代大师的摇篮,要体现出不一样的风采。母校给我们创造了丰富的资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配备了最强的师资,我们这些青春花季的头脑,也逐渐转出了各种“风暴”:开学3个月,在班主任徐美菊老师的鼓励下,35个人攒出了一个剧社,鼓捣出一台晚会,自导自演《雷雨》《仲夏夜之梦》这样的经典剧目,连海报都是自己画,好好过了一把戏瘾;高中三年期间,全班同学的习作自编自印了两本文集,赋名《灵动》,封面装帧排版印刷也都是自己来,甫一出炉,还真给了老师同学和家长一个大大的惊喜。
文科实验班的老师对待我们真是既慈爱又严格。至今犹记得,当别班同学每周只写一篇作文的时候,我们却要每天一篇,雷打不动,那一个个搜肠刮肚的夜晚换来的是今天的能力和自信,几千字的文稿顺手拈来,遣词造句精准严密;当别班同学只需完成课内学习的时候,我们却要每天背诵一篇新概念英语,那一个个摇头晃脑的早晨换来的是高三毕业时就拿到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大学期间的托福GRE考试也不在话下;当别的文科生已经不再关心数理化的时候,我们还在多位特级教师的引领下,学习磁悬浮、DNA和各种化学分子式,那一个个手把手完成的实验换来的是能文亦能武,时至今日还时刻关注理科前沿,在工作中也能与专家探讨一番;当别班同学暑假出游的时候,我们正在南下实践、社会采风,那紧凑的日程一路颠簸换来的是开阔的眼界、多彩的经历和文化的熏陶,人文底蕴就此逐渐积淀。
高中三年学业完成后,全班35名同学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深造方向涵盖文学、历史、经济、电影、教育、新闻各个领域。如今,伟大祖国迎来70周年华诞,母校喜迎70周年校庆,我们首批文科实验班学生也已步入不惑之年。回首在母校的日日夜夜,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有志青年,虽未能成为名师大家愧对母校期望,但均谨记“笃志 博学 质朴 方正”的校训,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担当进取、堂正为人,无负二附之名。此时此刻,唯有感恩,感恩母校呵护培养;唯有奋进,奋发进取再创新功!
祝福祖国,祝福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