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附中官微

二附中校友基金会



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探索

信息来自: 发布时间:2013-05-06 点击量:

1

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中学生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初探

—— 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

 

胡金凤  张慧敏

摘要:在高中阶段通过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的探索。本文介绍了我校三年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活动的形式、内容、方法,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成功经验。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

一、“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活动”开展背景

高中阶段是个体身心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学生会有很多心理困惑,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我校学生不但有着高中生心理特点的共性,同时还由于他们在高中阶段就确定了学业生涯,选择了将来要走出国门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即将面临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陌生的环境、艰巨的学习任务,这对他们将会有更加巨大的心理考验。

如何提高这批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让他们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提升他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成为了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枯燥的言语说教很难让他们真正接受。创设新颖别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寓教育、获取知识于活动之中,是我们几年来聚精会神去探索的。

三年来,我们在每年的五月二十五日“5.25我爱我”这周进行为期一周的“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活动。 “习”在于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得”在于得到,旨在学生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并且整个活动形式“重体验”和“倡展示”。三年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届都要在总结和积累上届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每届在策划活动上都本着“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每项活动,这些活动实践的结果,都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迄今为止,我校已经举办了三届“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活动”,这项活动已经纳入我校特色传统教育活动系列

二、“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活动介绍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让大家手牵着手,一起来学习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助人自助,快乐成长!”每届活动学校都会精心策划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并制作一本活动手册,人手一份: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论文投稿\习得周\2010\120-2401b副本.jpg

   

1 拷贝.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论文投稿\习得周\2011\二届心理周1.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论文投稿\习得周\2012\第三届心理周内页.jpg

(1)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的做法是:设计班级心理板报、运作心理征文、展示心理漫画、心理知识普及橱窗、心理漫画创设展览、心理广播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其中前三项是同学们自己创作展出。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知识、问题解惑、错觉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心路历程的分享。为期一周的展出,营造了很好的活动氛围,有效地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更好地起到了指导作用。

(2)活动周中的传统心理活动有:心理讲座、心理电影展播、团体拓展、心理测评、心理游戏。这些活动为心理健康习得周增添了兴趣色彩。

(3)特色的心理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编演、手语操展示、新颖别致的心理游园会、专家讲座等等。每个活动设计都力求有目的、重体验、重感受,展示形式着重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彼此间的合作和班集体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已经举办的三届活动中,这几个活动最有影响力、参与性最强、最受学生欢迎。

校园心理情景剧介绍:近年来,我们发现当代学生多才多艺,展示性很强,抓住这个特点,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花季年龄的他们把自己心理的困惑运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大家启迪,真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边沿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引导学生把他们平时“为人处事的苦恼”“学习中的困惑”“与爸妈及老师经常辨不清的烦心事”都编到剧情里,让他们运用这样的形式发泄出来;另一方面,我们因势利导启发他们运用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去分析探索解决的办法。三年来,学生们自编自演了20个心理剧,他们把宿舍交往、师生关系、异性交往、个性不同的冲突、以及一些错误心理认知展现了出来,让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最真实的一面。同学们在剧本编写、排演、展示、观看过程中,情感得到了发泄、身心产生了共鸣。且最有效的教育效果是演员和观众,最终都从剧情中得到了开心方式和方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双赢的结果。一个孩子在她的感受中写到:“心理剧,……是全班总动员,表演、写剧本、排练、设计以及每个动作的细节背后,都是同学们扬洒的创意和用心,舞台上,我们一起演绎着我们真实的生活,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虽然稍微辛苦了一点,但是看到通过自己的塑造演绎出鲜活的人物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欣慰。”

手语操展示介绍:手语是人类一种特殊的语言,我们旨在让学生通过一种无声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双手表达“励志、爱心、感恩”。这个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展示,原本我们怕学生表演有困难,就给他们选了几个曲目引导同学们编排,如:《感恩的心》、《我真的很不错》、《爱》等,但同学们给了我们太多惊喜与感动,三年中手语操表演的节目有18个,大多都是如《知足》、《和你一样》、《站起来》等励志或是温暖人心的流行曲目,直至第三届没有完全重复的节目,他们通过手语带给观众很多心灵的震撼。同时孩子们的用心也感染到我们每一个人,有的同学认真的去学习了手语;有的同学深入的对歌曲进行理解揣摩进行队形和动作的编排;有的班级全班出动,人人参与,不断的磨合与排练,呈现出精彩的表演。

心理游园会介绍:为了吸引同学们都能自愿来参加心理游园会,我们从形式到内容都力争符合高中年龄段学生特点。我们的游园会设定了六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活动:①解开千千结、坐地起身、团体探险迷宫游戏,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活动带来的收获和快乐;②现场心理测评,测评结束后由工作人员录入数据,制作反馈条发至每位同学手中,让同学们从情绪、气质类型等方面更深入的了解自己;③通过趣味游戏,进行注意力、逻辑思维力、记忆力的比拼,让同学们习得一些认知心理的知识;④通过写心目中异性的“TA”,思考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异性是什么样的,并把写好的卡片挂起来,同时还阅读到异性写的心目中的“TA”懂得作为男孩、女孩应该如何行为自己才会被异性喜欢和接纳;⑤通过“时间胶囊”让学生去畅想毕业后的自己。学生再写给毕业后自己的这封信时,会反思自己目前的状态,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业规划;⑥心理健康知识阅读。针对六个区域活动,我们设计制作了6个精美的纪念书签,每人参与一个项目就可以获得一个纪念书签,每个书签的图案和内容都不一样,上面有学校的校徽也有温暖人心的话语,六个项目参加完成就会获得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的纪念书签。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论文投稿\习得周\2010\书签\2 拷贝.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论文投稿\习得周\2010\书签\3 拷贝.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论文投稿\习得周\2010\书签\4 拷贝.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论文投稿\习得周\2010\书签\5 拷贝.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论文投稿\习得周\2010\书签\6 拷贝.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论文投稿\习得周\2010\书签\1 拷贝.jpg

三、“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活动启示

三届“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活动,我们在不断的完善和探索,也在不断创新与尝试。在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    把握学生特点是前提: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开展的方式。

我校PGA高中课程班已开办近五年,大大小小的活动举办了多次,通过对学生活动参与度的调查、学生心理行为模式分析及研究,我们发现我校学生乐群性高、大部分多才多艺、并且乐于在集体面前展示自我,枯燥的言语说教很难让他们真正接受。因此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特点设计系列化教育活动,以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我校三届“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的开展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把握了学生特点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才能起到最终的教育效果。

2.    精心设计是关键:

精心设计主题:“心扉敞 快乐扬”、“抚心灵  乐分享”、“携手TA 快乐我”,我们每届的主题都是有针对性和精心设计,且三年形成了一个系列。

精心设计内容和形式:每届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是反反复复推敲和研究的,每个活动都有其教育意义与目的。例如: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们在第三届还实验性地设计了趣味心理知识竞赛。为了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我们有针对性的设计了团体拓展活动;为了让即将面临托福考试的同学们放松心情,我们在活动中设计了积极冥想体验的环节。三年来,我们的活动内容在不断扩充和优化,内容涉及的面也更加宽泛和更有针对性。

精心设计活动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对活动细节的精心设置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我们给每位同学发放“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的手册,上面有日程、倡议书,孩子们要郑重的在手册上签自己的名字,同时我们对每天能参加完活动的孩子,用盖“快乐、欣喜、满足、开心、成长”印章的方式给予奖励。一周活动结束,这本手册是有珍藏价值的。这种有趣的设计也让学生参与性大大提高。我们精心设计的“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纪念书签、感恩卡、时间胶囊;我们精心选取的活动地点、活动道具的美化、心理情景剧和手语操的舞台设计等等,都对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对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期盼活动日的到来起到了激励作用。

3.    创新活动是提升: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教育大家陶行知说过的这段话语,是对我们三届“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活动不断创新和提升的真实写照。

首届“心理健康习得周”我们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方面,力争将枯燥的内容通过创新赋予新的魅力,就采取了让同学们在问答卷上答题的方式,10个问题答出7个就可以获得奖品,活动结束后,我们发现同学参与度不高,调查后发现他们感觉这种形式和平时考试做卷子似的,较为排斥。在第二届心理健康习得周上,我们模仿受学生欢迎的电视节目形式,结合学生特点,创造出“全体上阵、趣味举牌、轮流淘汰、接受挑战”的奇特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现场气氛非常好,学生参与度极高,最终起到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也提升了我们活动的吸引力。

三届“心理健康习得周”,我们创设了届届有主题、每届有纪念手册、精美的书签、大型宣传橱窗、心理游园会、校园心理剧、校园环境的营造等等,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厉兵秣马”是保障:

“厉兵秣马”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很看重每届“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活动的准备。从人员到物品都会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因为我们深深地明白“细节决定成败”“不打无准备之仗”。

人员准备上,我们分别给老师和同学召开说明会,进行反复培训动员。每次活动前,都特别对班主任老师给予活动周的主题、教育目的、内容、时间、地点、组织形式的介绍和培训,出点子、给方法、组织班主任指导学生参与活动,这是三届活动成功举办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充分动员,如:在制作班级笑脸墙、手语操、心理剧等活动上提前布置任务,为学生负责人讲解活动内容,进行具体指导并提出要求。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采取教师推荐、学生自愿报名等形式招募活动志愿者,并对志愿者提前进行培训。积极鼓励没有承担班级心理剧、手语操的同学参与到志愿者的团队中来,这对我们活动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品准备上,小到一张祝福卡片的设计,大到心理剧整体舞台道具的准备,我们都细心琢磨,仔细选购,专人布置和调试。这期间我们注意协调学校各个部门进行配合,克服各种困难来满足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在活动的评价方式上打破学校比赛、评分制的局限。心理活动周有别于其他活动的是——不评分:让大家有颗平常心,同时调动内在的动机完全是因为想去展示、想去参与,倡导人人参与。尤其是在心理剧和手语操的展示中,一改过去的竞赛和评奖,丝毫没有影响到学生参加的积极性,相反学生却展示的非常出色。

历时三届“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周”活动的开展,开辟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填充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探索和激发了高中学生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潜能,畅通了学生和老师心理信息渠道,改善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固定模式,为探索“心育”策略的新路做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维. 青少年体验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 ]. 当代青年研究,2002,

2.黄郁.高中生心理特点初探.中国德育.2001年第六期

胡金凤 北京师大二附中国际部校长,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组长   13501229738

张慧敏 北京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心理教师,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副组长15010170436

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宝盛里观澳园18号     邮编:1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