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新闻
以生为本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信息来自: 发布时间:2012-02-22 点击量:
1
以生为本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北京师大二附中 申敬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明确指出,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何谓“指导”?教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界定。杜威认为,指导就是对学生确立正当的行为方向和向着正当行为方向调节自己的行为提供帮助。《世界教育年鉴(1995年)》则这样定义“指导”,即为了个人幸福和社会效益,在个人努力发现各自潜力的整个时期对其援助的过程。还有人认为,指导是把被指导人的主动趋势引导到某一连续的道路上,即将学生无意识的良好行为或趋势。通过正确的引导,转变成有意识的、自觉的、持续的良好行为或趋势。现代教育己经将指导、教学、管理并列为学校教育的三大职能。
一、 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特征及提出的必要
从教育界专家对“指导”的不同界定来看。中学生发展指导主要呈现出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中学生发展指导在指导对象上虽然针对的是中学生这一群体,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较大,因此“指导”更强调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其次,“指导”与“管理”有所不同,“管理”是带有强制色彩的刚性举措,指导则是弹性的引领辅导;再次,“指导”除了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强调关注学生的未来,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最后,“指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关注学生对自己的教育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
无论是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领域,学生指导都不是新鲜的提法。那么国家现在为什么要重申学生指导的重要,并将其写入《规划纲要》中呢?笔者认为,国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与国家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密不可分。课程功能的变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承担起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就意味着基础教育的课程正在从学科本位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化。学校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我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多了,供学生参与活动多了,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角度也多了。面对新课程所带来的多元化趋势,学生对自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中学生发展指导势在必行,因为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还能满足学校进步的需求。
二、 建立中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的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科学的指导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担负起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逐步建立科学的中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一是使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自我认知是指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进而对自己形成一种判断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学校指导学生的基础。为此,我校采用常规工作与非常规活动相结合、学生自我判定与教师观察判断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让内、外因共同作用,以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
每年高一新生入学时,学校都会组织他们参加心理测试。在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心理测试的结果将在全班范围内公布。这种反馈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每项测试指标的内涵,通过分析测试结果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于个别指标比较突出的少数学生,学校还会展开针对性强的一对一指导。这种心理测试是学校每年必做的常规工作,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测试了解和认识自己。
除了开展常规工作,学校还会通过学生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认识自我。2010年10月12日,学生指导中心与校团委共同策划、组